劉飛,1967年生,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,中學高級教師。1986年,畢業於朝陽師範學校,同年進入垡頭第二小學,任語文教師。1994年,調入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,2002年任該校副校長,2005年任校長。2010年,調入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任校長。
  2008年,芳草地小學正式更名“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”,成為當時北京第一所實施集團化辦學的學校。如今的芳草地國際學校一校七址,學生總量已達5000餘人,是北京市東部基礎教育領域規模最大的學校。
  面對這樣一艘教育航母,2010年調任芳草地國際學校的校長劉飛,在管理方面提出了“易知易行”理念,“我的目標就是要讓老師靜下來,做好本職工作。”這是劉飛一貫堅持的理念——教育不能人為複雜化,應該簡單一些。
  初登講臺冷場大半節課
  1986年,劉飛從朝陽師範學校畢業,進入垡頭第二小學,成為一名語文教師。從教後的第一節課,他只花了20分鐘就全部講完,剩下20分鐘該乾什麼,站在講臺上的他全然不知。“很尷尬,當時完全按照教案講課,眼中只有教案沒有學生,所以講得非常快。”他回憶說。有了這次教訓,劉飛每天都要抽時間聽師傅的課,從中學習和吸取經驗,一直堅持了兩年。
  努力張揚男老師教學魅力
  男老師少,是小學的普遍現象。作為為數不多的男教師,劉飛從任教之初,就刻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性別特點。“無論是在教學方式、思維方式,還是在處事方式上,我都讓學生們感受到跟女老師的不一樣。”直到現在,劉飛仍然認為,小學階段的男女老師比例應該適中。“在家裡媽媽占主導地位,如果在學校還是以女老師為主,對孩子的性格會有一定的影響。”
  擔任校長之後,劉飛也曾有意識地改變男女老師比例,但現實還是未能達到他心目中的理想狀態,“目前學校男老師達到10%,理想中應該不少於30%”。
  “易知易行”讓老師靜下來
  教師生涯的前16年,劉飛一直負責高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。直到2002年調入垂楊柳中心小學8年後,他才轉型成為管理者,擔任學校副校長。之後幾年,劉飛歷任校長、黨支部書記。但他卻越發感到,心很難靜下來,一天到晚很忙、很累,但卻不知道自己忙什麼,累什麼,“從那時我就開始思考,要想辦法讓學校的管理簡單下來”。
  2005年前後,劉飛提出了“易知易行”的管理理念。他說,教育本身並不複雜,關鍵是要把握住基本規律,促進師生知行合一。“我的目標就是要讓老師靜下來,做好本職工作。”
  計劃制定與執行很重要
  教育的特點就是臨時性的工作過多,在小學更是如此。劉飛說,過去學校儘管每學期都要做一學年的工作計劃,但計劃往往由校長或領導班子一起討論制定後,在教師大會上讀一遍就束之高閣。“每學期總結時,往往把臨時性工作寫得非常詳細,至於學校制定的工作計劃完成如何,沒人過問。”
  劉飛將“易知易行”的理念付諸在學校管理上後,向全體教職員工提出,今後計劃制定後,老師們不但要將計劃熟知而且一定要執行下去。每學期結束,重點檢查的也是計劃的落實情況。
  外籍孩子也要瞭解本國文化
  “國際化”是芳草地國際學校最突出的特色。在劉飛看來,芳草地的國際化不是因為有“國際部”才國際化,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用先進的理念育全面發展的人。
  劉飛記得,學校五十五周年校慶時,邀請了一位外國小留學生做主持。孩子的漢語說得很好,但劉飛發現,這個孩子不會說母語,對自己國家的瞭解也很少。“我在思考,作為一所國際化的學校,芳草地僅僅教好這些外籍孩子漢語,讓他們瞭解中國文化是不夠的,要創造條件讓這些從小就在中國長大的外籍孩子學習母語,瞭解本國的歷史文化。”
  作為一所外籍學生約占學校學生總數六分之一的學校,劉飛格外重視讓中外學生瞭解文化多樣性,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的基本技能。學校開發了以“國際理解”價值觀為核心的系列校本課程,包括《武術》、《中國民間玩具》、《甲骨文的想象》等近30門課,涉及藝術、體育、科技、學科拓展、專題教育等幾大類。
  “教育原本很自然。”在劉飛眼中,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孩子,把教師培養成教師,把學校辦成學校。
  ■ 對話
  辦學有規律不宜規模太大
  新京報:芳草地國際學校目前有幾個校區?
  劉飛:1998年開始進行名校辦分校;2008年,學校進行集團化辦學,目前集團內有七個校區,其中六個校區分佈在朝陽區,還有一個在丰台區。
  新京報:很多學校都實行集團化辦學,芳草地的集團化有什麼特點?
  劉飛:我們的集團化辦學,除了一所學校是合併過來的,其他校址都是我們白手起家建起來的,這跟其他學校那種掛名的方式不太一樣。
  新京報:未來集團內的學校是否還會增加?
  劉飛:建立教育集團是短時間解決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方式,但辦學有自身的規律,不宜規模擴太大。
  新京報:學校未來發展,有什麼規劃?
  劉飛:過去十年,芳草地國際學校經歷了一個非常快的發展時期,未來三年或者五年,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把過去十年的工作進一步梳理,然後沉澱。因為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,不可能一直呈上升趨勢,一定要經過沉澱的過程,有了這個積澱,我們再進行下一次的飛躍。
  ■ 校長觀點
  “慕名”去名校大錯特錯
  針對時下的擇校熱,劉飛認為,擇校是人的權利,是教育進步的表現。擇校本身沒有問題,關鍵是如何引導家長理智擇校。他說,家長如果僅僅是“慕名校之名”去擇校是大錯特錯;真正應該考慮清楚的是,自己想上的學校是否適合孩子。“對於小學生而言,一個好的校風和好的班集體才是最關鍵的。”
  校長語錄
  一件事情所膨脹出來的複雜性和他所投入的時間、精力成正比。我們在做教育的時候,也膨脹出了很多複雜性,以至於我們投入的過多精力沒有用在本職工作上。——劉飛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杜丁 本版攝影/新京報記者 李飛  (原標題:劉飛 教育不能人為的複雜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agwn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